“經過近10年發(fā)展,未來的市場已經不足以支撐公司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公司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近日,傳統(tǒng)裝備企業(yè)里的佼佼者拓斯達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借助公司原有資源,開拓3D打印市場。今年5月,公司自主研發(fā)生產的3D打印機將開始量產,先期目標將主攻歐美家用桌面市場。
“將3D打印機作為公司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儲備項目,我們經過了深思熟慮。”企業(yè)品牌經理劉偉說,一旦國內市場啟動,公司將可以迅速搶占先機。
戰(zhàn)略儲備
跨界進入3D打印行業(yè),尋找新增長點
“公司成立的時候,注冊資金是50萬元,到去年,風投公司的估值是5億元,成長千倍。”劉偉介紹說。這是一家快速成長的企業(y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大嶺山納稅十強”等牌匾,見證著它的成就。
但在目前的迅猛勢頭面前,拓斯達為什么選擇跨界進入3D打印市場,并將其作為公司的戰(zhàn)略儲備項目?對此,劉偉介紹,注塑機周邊設備市場里,未來的市場并不足以支撐公司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公司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進行 機器人的研發(fā)生產,另一個是進入3D打印領域。”劉偉說,在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后,公司選擇了后者,“機器人的技術比較難以突破,而3D打印機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5月量產
兩大賣點,前期主攻歐美家用市場
近年來,3D打印成了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一個超級熱門詞匯。如何搶占這一市場,拓斯達的考量有些不同。
拓斯達3D打印研發(fā)總監(jiān)黃向峰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研發(fā)的3D打印機屬于家用桌面打印機,目前客戶是家庭使用者和“創(chuàng)客”—創(chuàng)意工作者。
“預計到今年五月份,公司將會有小規(guī)模機型量產下線。”黃向峰透露,前期,他們將主攻歐美市場。因為,3D打印在國內的發(fā)展更多還處于概念和研發(fā)階段,但在歐美的桌面家用市場方面,已經有著較為成熟的接受度。
拓斯達的市場選擇,與之類似。但要進軍歐美市場并成功搶占市場份額,拓斯達又有著怎樣的考量呢?黃向峰說,他們的武器在于—把精密度作為產品在市場上的核心賣點,讓產品取得性價比優(yōu)勢。
黃向峰告訴記者,傳統(tǒng)智能機械包含軟件、電子、結構三方面的技術,而3D打印機除此之外,還包含材料和材料工藝方面的技術。“目前3D打印機的就是屬于開源技術,但是要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還存在很多技術空白點。”他舉例說,就像同是照相機,成像原理都是一樣的,也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是有的品牌的機子做得好,賣價高,有的品牌的機子做得差,賣價低,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10月份做出了樣機,但是并不完善,我們希望提升機械的精密度,把精密度作為我們產品在市場上的核心賣點。”黃向峰,這位曾在國際知名手表公司進行過機械開發(fā)的海歸博士,顯然在提升機械精密度方面有獨到的手法,“我們將完全按照精密機械的指標去生產,讓產品取得性價比優(yōu)勢”。
此外,公司在3D打印機的材料工藝上進行了改進。“打印機噴嘴在噴出打印材料的時候,如果打印物體過大,打印的物體就會發(fā)生溫度變化出現變形,影響打印的精度。”黃向峰說,目前,他們所研制的3D打印機通過改善工藝環(huán)境已經解決這一問題,并申請了專利,“相信這將是我們產品的另一個賣點”。
未來規(guī)劃
整合資源老客戶為新市場“蓄勢”
雖然,前期拓斯達3D打印市場定位在了歐美市場。但對于未來搶占國內市場,他們并沒有放棄。
記者了解到,盡管3D打印的國內市場還沒有真正啟動起來,但拓斯達憑借現有業(yè)務儲備了3000個以上的優(yōu)質客戶,這將是他們在國內未來市場的“蓄水池”。
作為一家注塑機設備商,拓斯達的客戶遍及電子元件、家電、醫(yī)療、化妝品、包裝、容器等各類生產企業(yè),這些利用注塑機來進行生產的企業(yè),被認為是未來3D打印機最主流的潛在使用者。
“一旦3D打印機的技術、成本成熟到一定的程度,能夠被這些客戶接受,我們就可以馬上借助現有的供應系統(tǒng),將之提供給客戶。”劉偉說。
而事實上,劉偉透露,在去年舉行的高交會上,已經有不少高校院所對公司的3D打印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