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未來十年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2015年首次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zhàn)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其中“三步走”戰(zhàn)略意義深遠,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目標得以確立。2016年發(fā)布的《智能制造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更全方位地為“十三五”期間智能制造的發(fā)展指明了具體方向。我們認為,中國制造與美國(高度信息化)、德國(高度自動化)、日本(汽車及電子見長)差異較大,應選擇更適合國內客觀情況、成本回收期更短的方式,對國內制造進行局部優(yōu)化和升級。
互聯網化智能制造是未來升級的最優(yōu)方向,將徹底改變中國制造
我們認為“中國制造2025”要推動的是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級,而非僅僅實現自動化。智能制造融合了軟件、電子、控制、機械四個領域,其中智能化設備的重要意義在于將產生大量數據,有助于當期決策和未來預測,在產品開發(fā)和制造、產品設計和制造、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三方面形成有效閉環(huán)。依靠工業(yè)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人、機、料、環(huán)、法五大要素更加透明化和可預測,實現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制造業(yè)升級的最關鍵時期,中國已經具備升級三大基礎
智能制造推行刻不容緩,原因包括:1)提高用戶體驗和實現定制化將是制造業(yè)未來重要目標,“物美價廉”不再是競爭最利武器;2)中國人口結構、勞力成本、產品競爭力等決定了傳統(tǒng)擴張模式正落下帷幕,我們預計2015-2025年體力勞動適齡人口或減少1000萬人/年,此期間完成升級至關重要;3)標準體系是未來全球爭奪焦點,中國必須加快行動。中國具備三大升級基礎:1)技術、品牌小有積累,中國企業(yè)有望站上“微笑曲線”更高端;2)C端需求互聯網化,推動M端(Manufacture)互聯網化改變;3)草根調研可見制造企業(yè)改造升級需求更旺盛,迫切希望提升效率而盈利。
制造升級大致將經歷四個階段,三大領域投資機會不容錯過
升級階段包括:自動化升級、信息化升級、工廠內互聯網化、產業(yè)鏈整體互聯網化。我們認為智能制造受益領域可概括為“云”“網”“端”三大方面:1)“云”:工業(yè)大數據及云計算;2)“網”:工廠內物聯網及覆蓋產業(yè)鏈整體的工業(yè)互聯網;3)“端”:數控機床、工業(yè)機器人、傳感器、機器視覺等智能生產設備以及AGV等智能物流設備,中長期角度來看,智能生產設備后續(xù)的競爭力取決于其對硬件與軟件結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