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銀行升級設備
實現(xiàn)“刷臉取款”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都出現(xiàn)了“刷臉取款機”,農行、招行、建行等多家銀行都紛紛升級ATM設備,實現(xiàn)不帶銀行卡也能“刷臉取款”。據悉,“刷臉取款”這個“黑科技”采用了人臉識別技術,通過紅外雙目活體檢測,現(xiàn)場比對身份證照片完成客戶身份識別,驗證客戶銀行卡交易密碼后即可取款。
“來自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威脅將改變‘后端辦公室’,未來5年內,銀行業(yè)30%的工作崗位將會消失。”花旗集團前CEO潘偉迪近日表示。
不少崗位被機器人替代
更貼近生活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不少金融崗位被機器人替代。半年報數(shù)據顯示,五家國有大行的網點在上半年共減少162個,基層柜員減少達27104人。股份制銀行的柜員人數(shù)同樣出現(xiàn)較大幅度減少。中信銀行的中報表示,減員的對象大部分來自網點運營人員,順應金融科技和互聯(lián)網金融發(fā)展趨勢,上半年通過業(yè)務集中上收、網點服務配套調整等系列舉措,節(jié)約網點運營人員1832人。
“上次辦理出國簽證去銀行打印了一次資金流水單,已經一年多時間了,后來就沒去過銀行網點了。轉賬、信用卡還款或者買理財產品等業(yè)務都可以通過網銀、手機銀行輕松搞定了。”上海市民楊小姐說。
很多消費者都有這樣的體驗,沒帶錢包只帶手機出門,付款也能“暢通無阻”,支付寶、微信錢包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迅速分流了傳統(tǒng)的現(xiàn)金支付、信用卡支付方式。
億歐智庫的報告認為,智能金融將驅動金融業(yè)態(tài)不再局限于“金融”標簽,而是轉變?yōu)橐环N深入各場景的生活標簽,擺脫以往“高冷”的形象,變得更貼近生活。
以往買保險可能要去保險公司柜臺或者請保險代理人,現(xiàn)在花幾秒鐘時間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就能買一份保險,理賠的時候更不用到保險公司跑一趟,直接手機端申請,幾秒鐘就能到賬。
“黑科技”甚至能理財
未來生活更精彩
人工智能等“黑科技”的應用下,你甚至還可以把錢交給機器人來打理。比如宜信公司推出的“投米RA”機器人就是根據現(xiàn)代資產組合理論,結合個人投資者的具體主觀風險偏好和客觀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理財目標,通過后臺量化算法給用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最優(yōu)資產配置組合。
將閑置資金用來買“寶寶類”貨幣基金產品,每天獲得一定的理財收益,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但產品眾多、收益不同,人工選擇費時費力,科技金融公司已經解決了這一痛點。
而如果你想知道自己適合買什么樣的保險組合,不需要再去保險公司或者向保險代理人咨詢,太平洋保險最新推出的人工智能保險顧問“阿爾法保險”可以在線就替你測算出來。
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技術總監(jiān)李小龍表示,人工智能是讓普通用戶可以享受智能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用人工智能來驅動的金融生活未來將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