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安全抓握各種物體的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諸如幫助老年人等方面,那么它們的工作編程必須易于修改。不幸的是,對大多數(shù)機器人進行編程來抓取和找回物體仍然可以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這就是佐治亞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fā)出一個新系統(tǒng)的原因,只需要用戶用鼠標點擊幾次。

目前,在最常用的基于計算機編程的系統(tǒng)中,需要顯示出機器人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視圖以及該場景的3D地圖。然后使用一系列屏幕上箭頭等并設置手動調(diào)整機器人手臂六個自由度的每一個,將其排列,以便希望其能夠抓住并抬起所需物體。不過研究人員需要進行反復試驗。

在由博士生David Kent所帶領團隊設計的新系統(tǒng)中,用戶首先攝像機視圖中單擊要檢索的對象。使用3D地圖中的信息,系統(tǒng)會自動確定如何最好地定位手臂,以接近該物體。然后,它向用戶呈現(xiàn)選擇的抓握風格,通過點擊就可以進行選擇。隨后機器人手臂就可以開始工作,抓取物體并將其交給用戶。
助理教授Sonia Chernova表示:“機器人可以分析幾何形狀,另外對相機無法拍攝到的小區(qū)域(例如瓶子的背面)進行假設。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工作的——我們正確地預測,瓶子的背面是與前面所看到的一樣,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利用機器人的能力去做同樣的事情,并可以簡單地告訴機器人你想要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