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即食智能煮面機器人”取出煮好的面

“即食智能煮面機器人”煮的5塊錢一碗的雜醬面

顧客在“即食智能煮面機器人”前掃二微碼買面
無人值守、24小時全智能煮面、微信點單支付……近日,一臺“即食智能煮面機器人”出現(xiàn)在重慶沙坪壩區(qū)街角。食客微信點單一分鐘后,一碗噴香的小面就出爐了。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機器人煮面這個新鮮事還沒火起來,其宣傳中所說的配方來自秦云老太婆攤攤面就惹來了麻煩。
智能機器24小時賣面
近日,在沙坪壩區(qū)一中對面的街口上,新開了一家山成風面館。但這家面館沒有人煮面也沒有為食客準備桌椅吃面,店里只有一臺設備,名為“60秒即食智能煮面售賣機器人”,24小時營業(yè)。
記者看到,這臺所謂的機器人,其實就像一個放大了的自動售賣機。消費者在屏幕上挑選好想吃的面,微信掃描確認并付款,約1分鐘后,一碗由一次性食盒裝著的熱乎小面就出爐了。
3月23日下午,不少路過的市民都停留在這臺煮面機器前看新鮮。
一位嘗鮮的食客拿到面,吃了一口說:“味道還可以,主要是性價比高,5塊錢就能吃到一碗雜醬面。”
旁邊圍觀的市民則覺得很新奇:“上面還撒有蔥花,像是現(xiàn)做的面。難道是有人蹲在里面煮面嗎?”
機器人煮面接受加盟
記者現(xiàn)場看到,這臺機器的屏幕滾動廣告上,寫著秦云老太婆攤攤面是其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支持,并闡述智能機器人在密封倉內(nèi)生產(chǎn)、極速出面、移動支付、無須人工、利潤翻倍等特色。
記者撥打通了印在機器上的加盟電話,一位接電話的張姓負責人稱目前暫不接受媒體采訪。隨后,記者又以加盟者的身份打去電話。
相關人士介紹,每天都有工作人員將中央廚房配好的佐料、澆頭、生面等放入機器固定艙口通過標準化的煮面工藝,1分多鐘能做好一碗面。“加盟要購買一臺機器51800元,總公司按營業(yè)款的17%提成。”該負責人特別強調(diào),他們已經(jīng)購買了秦云老太婆攤攤面配方。經(jīng)營上由公司統(tǒng)一管理,從原材料購買、配送、機器維護等都不需要加盟者擔心,只需為機器找好地點擺放即可。
該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面館請2——3人,每個月人力成本上萬元,占面館支出的40%。機器人做面不存在人力成本,且可以24小時全天經(jīng)營。“目前4款面活動價格5元,實際價格牛肉面10元,小面5元。如果每天賣出100碗,4個月能回本。”
據(jù)其介紹,機器登陸重慶才一周,已經(jīng)加盟了十多臺。
反轉(zhuǎn)
老太婆攤攤面隔空“打臉”
秦云老太婆攤攤面不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傳統(tǒng)模式擴張嗎,什么時候機器化的制作了?記者帶著疑問采訪了秦云老太婆攤攤面老板秦云的助理王劍梅。
“這些人膽子太大了,我們什么時候授權(quán)過這家公司使用配方的?”王劍梅知道后大吃一驚,公司一直堅持古法、堅持傳統(tǒng)做面工藝,對于機器化生產(chǎn)一貫都是排斥的,“難道是法盲嘛?這涉虛假宣傳,我已經(jīng)和律師溝通,準備維權(quán)。”
記者隨后通過工商部門查詢到,“秦云老太婆攤攤”的注冊人是重慶攤攤面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秦云。
但煮面機器人在圖形商標展示上,也和秦云老太婆攤攤面基本一致。重慶西南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吳趙龍表示,從注冊信息看,煮面機器人方面屬于侵權(quán)行為。
而山成風面館相關負責人,拒絕就此問題作答。
重慶工商局相關負責人稱,重慶攤攤面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如認為其侵犯了自身權(quán)利,可前往工商局或撥打12315舉報,工商局會跟進現(xiàn)場調(diào)查。
聲音
開面館創(chuàng)業(yè)心頭要有賬
“完全替代人力,按目前的技術水平,尚不能達到。”重慶小面孵化園總經(jīng)理張潔表示,他曾參加多個展會,有機器人煮面、機器人送餐等,從實際效果看,噱頭大于實際功效。
“這家無人值守的全智能化面館,按找其測算方式,加盟者看上去確實穩(wěn)賺不賠。不過加盟者,至少得了解行業(yè)。”張潔介紹,以旗下紅小子重慶小面為例,僅一坨牛肉的成本達2元。“不知道這個商家如何把成本壓得這么低。”
另外,從測算方式看,一碗牛肉面10元,成本4.2元,加盟商剩5.8元。再扣去營業(yè)額17%提成,加盟商最終得4.1元。如果按每天賣100碗牛肉面算,加盟商一個月能拿到12300元。但如果扣除房租成本,再加上競爭因素,就需要加盟者更詳細地對比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