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訊,去年,圍棋程序阿爾法狗(AlphaGo)與韓國國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zhàn)”讓人工智能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至今,阿爾法狗橫掃人類高手,所向披靡。這難免引發(fā)人們對這近在身邊又顯得“神秘莫測”的“人工智能”產生好奇與想象。那么,人工智能最初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AlphaGo背后隱藏著什么秘密?人工智能又有哪些最新進展?人工智能真的會超越人類嗎?

人工智能命名僅有60多年
日前,在中國科技館舉行的“中科館大講堂”上,北京師范大學系統(tǒng)科學學院副院長韓戰(zhàn)鋼系統(tǒng)講解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韓戰(zhàn)鋼介紹,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建立在邏輯學的基礎上,而邏輯的觀點自亞里士多德提出,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1671年,德國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制成了第一臺能夠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機械式計算機,后來機械式計算機發(fā)展成為不久前還能見到的手搖或電動的臺式計算機,“而智能的發(fā)展真的就是順著他的預測開展的”。
1940年代,圖靈提出判斷機器具有人工的智能的標準——“圖靈測試”:把人和機器放到兩個分別的房間中,測驗者看不到他們,對機器和人提出同樣一個問題,“如果測驗者不能區(qū)分哪個答案是機器做出的,哪個是人做出的,那么就認為這個機器具有了人一樣的智能。”
“1956年,一些心理學家、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信息論學家發(fā)現(xiàn)大家正在研究同樣的課題、考慮同樣的問題,他們召開了一個大會——達特莫斯學會。”在這次會議上,人工智能正式命名,人工智能這一學科被正式提出。到現(xiàn)在已有60多年的歷史,它的發(fā)展先后經歷了認知模擬、語意信息理解、專家系統(tǒng)等階段。
阿爾法狗是如何戰(zhàn)勝人類的?
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狗是怎么戰(zhàn)勝圍棋界的大師的呢?就下棋而言,一種直觀的思路就是列舉所有能贏的方案,然后優(yōu)選出一個最佳方案。一般來說,下一盤圍棋大約需要150步,每一步有250種可選的方法,要是人工智能采用這種思路,需要計算大約10360種情況。這樣看來,在有時限要求的比賽中,列舉所有情況的思路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者們選擇了模仿人類大師的下棋方式,這就是“深度學習”。其原理是通過兩種不同的深度神經網絡——“策略網絡”和“價值網絡”合作“挑選”出那些比較有前途的棋步,拋棄明顯的差棋,從而將計算量控制在計算機可以完成的范圍內。
人工智能機器人會評估棋局的整體局面并預測雙方勝負,相當于“棋局評估器”,在局面處于明顯劣勢的時候,會直接拋棄某些線路,從而輔助落子選擇器。在“兩個大腦”的配合下,“阿爾法圍棋”具有了像人類棋手那樣的思維方式。同時,研究者通過“監(jiān)督學習”讓機器人掌握海量的專業(yè)棋局;通過“強化學習”讓機器人從每次對弈中獲得新的經驗。而且,一個人或許一年能玩1000局,但機器人一天就能玩100萬局;人類在長時間比賽時會犯錯,但機器不會。所以,從理論上說,“阿爾法圍棋”只要經過足夠的訓練,就能擊敗所有人類選手。
“阿爾法狗去年以非??斓乃俣融A了幾個冠軍級的棋手。截至今年1月4日晚上,在與中韓的圍棋冠軍的對戰(zhàn)中,取得了60勝1平的成績。”它戰(zhàn)勝的棋手當中,也有中國著名圍棋棋手聶衛(wèi)平。聶衛(wèi)平認為,阿爾法狗現(xiàn)在已遠遠超過了人類棋手的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人工智能除了會下棋,還可以做什么呢?你向你的手機Siri提出古怪的問題:“你愛我嗎?”手機會回答你:“這個問題不能說,只能感受!”你再提問:“你能借我些錢嗎?”它答復:“我的所有東西都是你的!”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起作用。
自動駕駛已經為人們所熟知,“自動駕駛已經‘走’了1.3億公里”,韓戰(zhàn)鋼介紹。去年,在美國佛羅里達發(fā)生了一起自動駕駛撞到大卡車的車禍。盡管如此,自動駕駛依舊比人工駕駛出錯概率要低。
機器人和集群機器人是應用非常廣泛的領域。例如在特斯拉工廠有150個機器人,里面幾乎沒有工作人員,機器人全面、自動地利用機器人工作。在2017年美國“超級碗”上,使用了300個機器人構成圖形。央視的元宵節(jié)晚會上,機器人集群也在廣州展示燈光秀。
在相對人文的領域,機器人居然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雙眸剪秋水,一手彈春風。歌盡琵琶怨,醉來入夢中。”當你輸入關鍵詞,機器人就會為你賦詩一首,韻味、韻律還頗“像回事兒”,甚至機器人還能駕馭不同畫風的畫作。
人工智能會讓你失業(yè)嗎?
在許多領域,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類工作的性能,比如下棋、物流、金融交易,在控制機器人方面也比人類有優(yōu)勢。許多專家都預測,以后的很多工作都會被機器人取代,霍金甚至認為這將帶來人類的危機。
韓戰(zhàn)鋼介紹,人工智能更擅長結構化的工作。如今,它在很多非結構化方面也有了進步,比如情感方面,“人工智能好像體會得到人類的情感,但不會產生它自己的愉悅。”此外,“在細節(jié)方面人類很難戰(zhàn)勝機器,現(xiàn)在不管是深度學習或是專家系統(tǒng),都是形式化系統(tǒng),而人則更會利用經驗‘非形式化思考’。”
韓戰(zhàn)鋼認為,雖然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人類工作的性能,但它不會在整體的智能上超越人類。不過,它確實會帶來勞動崗位替換的“危機”,“而這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人工智能確實會使很多崗位的工作者失掉原來的工作,而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則是社會管理的任務。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坐飛機替代了騎毛驢,這樣的進步只會使人類取得更好的效益。”
未來二三十年,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可以預估嗎?在計算機領域有一個定律:每過18個月,計算能力會提升一倍,硬件軟件的成本會縮小一倍。韓戰(zhàn)鋼表示,這個定律不夠準確:近幾十年內計算機的發(fā)展超過了這個定律,“所以,我們很難想象未來二三十年會發(fā)生什么。不過,我們可以做一些預測,人工智能甚至可能解放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有更多空間思考人類情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