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法狗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zhàn)”,可謂熱鬧一時,也激起大家對人工智能的強烈興趣。機器人下圍棋已戰(zhàn)勝了人類,如今還會寫小說了。有媒體報道,日本“人工智能(AI)小說創(chuàng)作”的研究人員近日在東京舉行報告會,他們帶著機器人寫的四篇小說,參加了第三屆日經新聞社的“星新一獎”比賽,其中部分作品已通過初審。

在這四篇小說中,有兩篇先由人類事先設定好登場人物、內容大綱等相當于文章“零部件”的內容,人工智能再根據這些內容自動生成小說;另兩篇先由人工智能之間玩推理“狼人游戲”,選出有意思的故事發(fā)展方向,再由人類改編成小說。有日本作家看到機器人寫的小說,表示很震驚,作品可打及格分。
文學創(chuàng)作是人類從事的精神活動,從寫小說的原理來看,機器人的表現雖然讓人驚訝,但也并非匪夷所思。機器人必定存有海量小說數據,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描寫,都會有大量備案。只要設計好故事套路、人物角色,機器人再從大數據庫中進行篩選、組合,完全有可能自動生成一部新小說。特別是懸疑、推理等類型小說,大體骨架相似,只要衍生出血肉部分,就能寫出新小說。
有網友調侃,機器人會寫小說,唐家三少、蒼天白鶴肯定“壓力山大”,畢竟他們作品的套路重復性比機器人寫的還要厲害。另有網友戲言,人家自動生成了,唐家三少搞不好要失業(yè)啊。類似網友的調侃并非沒有道理,唐家三少、蒼天白鶴這類網絡作家寫小說,速度驚人,據說日產上萬字,幾乎是一臺活生生的碼字機器。這類網絡小說,情節(jié)嚴重陷入套路化,機器人也有能力寫出來。
再說一件事吧。前不久,馬化騰參加“兩會”接受采訪,豪稱騰訊旗下公司擁有1000萬部文學作品,可以開發(fā)成影視劇、電影甚至游戲。這個數字確實令人震驚,但也令人生疑。“看了馬化騰的發(fā)言,說他擁有1000萬部文學作品,我嚇尿了,這個數字超過了中華五千年文學作品總和的N倍。”編劇汪海林如此嘲諷。

1000萬部網絡文學作品,數量貌似極龐大,但實際上,只要看看這些網絡小說的名字就能知道,故事情節(jié)大多雷同,穿越、盜墓、宮斗之類題材泛濫成災。正如編劇高大庸調侃:“估算了一下,《霸道皇帝愛上我》300萬部,《滿朝文武愛上我》300萬部,《花魁大長腿之貼身龜奴》300萬部,《鬼吹牛、鬼吹蠟、鬼吹喇叭》100萬部,合并同類項后總計4部。”
這樣的網絡小說即便數量再多,也談不上有多高的文學價值,更多是文字垃圾?,F在,機器人也會寫類型小說,看來網絡寫手們真有失業(yè)之虞。但是,真正的文學創(chuàng)作,機器人不可能替代人類寫出來。那些最具藝術價值的小說,恰恰是反類型、反套路化的,比如源于騎士小說的名著《堂吉訶德》,恰恰是反騎士小說類型的。機器人缺乏真正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只會依靠大數據庫和指示,按特定的套路來寫作。
更重要的是,人類的情感、思想,以及作家自身獨特的生活經驗,更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備的。機器人寫的小說,也許流暢可讀,但不大可能寫出有血有肉的人物,作品更不可能折射一個時代的風貌和氣質。當然,也許有一天,機器人也有了自己的情感、思想,完全獨立于人類,那或者另當別論了。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機器人寫小說,只會嚇倒那些瘋狂灌水的網絡寫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