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或得益于3筆超1億美金規(guī)模的融資交易,分別為:中國醫(yī)療大數據創(chuàng)業(yè)公司碳云智能科技1.54億美元A輪融資(騰訊、中源協和),美國 新澤西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公司Fractal Analytics增長輪融資1億美元,以及加州網絡安全創(chuàng)業(yè)公司Cylance 獲得的,來自黑石集團,洞見創(chuàng)投和科斯拉創(chuàng)投的1億美元 D輪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項目投資,近70%的錢都流入了美國初創(chuàng)公司的口袋,而大多數募集資金的初創(chuàng)公司也都是處于早期的階段:近60%的人工智能投資交易是種子輪/天使輪融資或A輪融資,另外12%的投資則是B輪或C輪中期階段投資。
另一個從上圖中可以明顯觀察到的趨勢是,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AI初創(chuàng)公司的交易量和融資金額都處于一個不斷上升的狀態(tài)。而在第一季度的報告中,CB Insights表示,在過去五年,超過65%的融資發(fā)生于由種子/天使輪或者A輪融資階段,有超過80家企業(yè)獲得種子/天使輪融資,超過40家獲得A輪融資,當中金額較大的有Skytree、Vicarious Systems和Expect Labs。而晚期融資,即D輪后融資數額不足總數的1%,僅有20家企業(yè)。

而報告中沒有提及的是,巨頭企業(yè)的投資并購在這一領域也是相當的活躍,而這其中最突出的...... 先給你看張圖: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5年(2011-2016)時間里,有30家AI領域的公司被巨頭收入囊中,谷歌、IBM、英特爾、蘋果、 Salesforce等幾家動作頻頻。
而谷歌無疑是這其中最為 “錢多手快”的主,在過去的5年中,它一口氣收購了9家與AI技術相關的公司:
2011年年底,谷歌收購硅谷創(chuàng)業(yè)公司Clever Sense,后者是本地推薦應用Alfred的開發(fā)商。Alfred可結合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向用戶提供有關周邊餐館、咖啡店、酒吧和夜總會等娛樂場所的個性化推薦信息。
2013年3月,谷歌收購了加拿大神經網絡方面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DNNresearch,該公司是由多倫多大學教授Geoffrey Hinton與他的兩個研究生Alex Krizhevsky和Ilya Sutskever創(chuàng)立于2012年。據媒體報道,由于該公司尚未有實際的產品與服務產生,谷歌對于DNNresearch的收購更多的是人才意義上的收購,而Geoffrey Hinton在神經網絡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和語言理解等相關研究是享譽世界的。
2014年,谷歌花4億美元收購了人工智能創(chuàng)業(yè)公司DeepMind Technologies。該公司為模擬、電子商務和游戲等方面的應用程序使用通用學習算法,以實現人工智能。
2014年8月,谷歌宣布收購移動應用Emu,Emu應用提供的的是類似Siri個人助理的服務,可根據用戶的聊天記錄,自動執(zhí)行移動助理的任務,如自動建立日程、設置時間提醒、預定餐廳等。據悉,在該團隊打包加入到谷歌后,該應用服務已經關閉。
將Emu拿下不久之后,谷歌又將圖片分析創(chuàng)業(yè)公司Jetpac收入囊中。總部位于舊金山的Jetpac通過Instagram等社交圖片分享工具制作城市導游服務。通過分析食品、裝飾和人物圖片,Jetpac的軟件便可對城市的各種特點進行分析。
2014年10月,已成為谷歌子公司的DeepMind一口氣收購并聘用Dark Blue Labs和VisionFactory兩家企業(yè)背后的創(chuàng)始人學術團隊,這兩個團隊的人數加起來總共是七人。據悉,這兩家深度學習創(chuàng)業(yè)公司總部都設在英國,脫胎于牛津大學,兩家公司都與該大學合作在人工智能領域建立更廣泛的深入研究。
2015年初,谷歌收購了新興軟件開發(fā)科技公司Granata Decision Systems Inc.據悉這家公司的軟件平臺主要提供實時優(yōu)化、情景分析等功能,能為企業(yè)解決大范圍的數據驅動營銷問題,并提供企業(yè)決策支援等。
2015年5月,谷歌宣布宣布收購流行的第三方iOS應用Timeful,稱其將把這個應用的日程管理功能引入Google Inbox和Calendar等服務。據悉timeful能學習并了解用戶行為,適應用戶的時間表。用戶用得越多,Timeful就越能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建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