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此次被加入實體清單的為如下11個實體(中文名僅供參考):
成都雷電微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亞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合肥星波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季華實驗室
南京施密特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鵬城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
蘇州超納精密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Wuhu Kewei Zhaofu Electronics Co., Ltd.
亞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BIS表示,對所有受EAR管轄的物品出口、再出口和美國國內轉移至這些新增實體,均需要獲得許可證。BIS在文件中強調,本次修訂《出口管理條例》主要目的是限制這些實體獲取美國生產的產品,以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政策利益。
與此同時,從2025年1月2日起,包括美國公民、持有“綠卡”的合法永久居民在內的美國人士,在美國設立的實體及其外國分支機構,以及在美國境內的任何個人(無論國籍)或實體,都禁止投資或需要申報才能投資中國的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這三個行業(yè);而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3日還將1個中國實體“永信至誠”增列入SDN清單進行經濟制裁,制裁理由為網絡相關。
具體來說,11個清單當中,大部分實體與超音速飛機產業(yè)鏈、AI 技術等高科技領域方向有關。
其中,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始建于1952年,由長春光機所與長春物理所于1999年整合而成,是新中國在光學領域建立的第一個研究所。 長春光機所現(xiàn)有18個研究部室,擁有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5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2個國際聯(lián)合實驗室。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各類高層次人才50余人,各類領域專家300余人次。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成立于1964年,是我國建立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激光科學技術專業(yè)研究所?,F(xiàn)已成為以現(xiàn)代光學重大基礎前沿探索、強激光科技裝置建設、激光與光電子系統(tǒng)開拓為重點的綜合性研究所。研究所重點學科領域為:強激光技術、強場物理與強光光學、空間激光與時頻技術、信息光學、量子光學、激光與光電子器件、光學材料等。先后有9位專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專家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聯(lián)合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4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2個。
季華實驗室是2017年12月廣東省啟動的首批實驗室之一,以打造先進制造科學與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zhàn)略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為目標,重點聚焦新型顯示裝備、半導體技術與裝備、高端數(shù)控機床,以及佛山傳統(tǒng)產業(yè)轉型升級四大主要方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系統(tǒng)攻關和重大裝備研制。
鵬城實驗室是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網絡通信領域新型科研機構。作為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聚焦寬帶通信、新型網絡、網絡智能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任務。
南京施密特光學儀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大口徑、高精度光學儀器研發(fā)與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
BIS指出,上述實體清單被認為與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專有軟件的開發(fā)、設計和建模有關,而所有受EAR管控的物項(包括硬件、軟件、技術等)向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主體出口、再出口、或國內轉移等,均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
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yè)和安全事務的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茲(Alan Estevez)早前表示,其在BIS的要務是盡全力保護美國安全,威脅環(huán)境一直在變化,更新的政策以確保美國應對挑戰(zhàn),同時繼續(xù)與盟友和伙伴溝通協(xié)調。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內,美國BIS將超過150個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當中。針對美國對中國加強半導體等出口限制做法,2025年開年,中國商務部啟動新的對等管制措施,再次體現(xiàn)出其采取反制措施的態(tài)度。
2025年1月2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英特磊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28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軍民兩用物項。
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表示,此舉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有關規(guī)定,中方決定將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28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兩用物項對其出口,任何出口經營者不得違反上述規(guī)定。此外,商務部還將10家公司列入了所謂的“不可靠實體名單”。中國政府將繼續(xù)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維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促進合規(guī)貿易發(fā)展。
對此,哥倫比亞商學院宏觀經濟學副教授杰西·施雷格 (Jesse Schreger) 表示,“這確實似乎是一種警告——美國對華政策升級,尤其是在特朗普執(zhí)政期間,將遭到更激烈的回應。中國正在發(fā)出信號,表明它不會被動地接受關稅。”施雷格強調,鑒于中國是世界制造業(yè)強國,目前尚不清楚中國打算如何執(zhí)行這些措施。
高盛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特朗普第二屆政府對移民、貿易和財政政策的改變可能會很有意義,但不會像一些更激進的提議那樣。我們預計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和汽車征收關稅,但不會征收普遍關稅,因為這會帶來經濟和政治風險,我們認為白宮會盡量避免這種風險。”
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24年10月31日,美國商務部BIS維護的出口管制限制性名單實體共3870個,其中,中國有1012個,占總數(shù)的26.1%。而在BIS“實體清單”當中的3081個實體中,中國實體有超過838個。
盡管美國采取諸多限制措施,但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總量仍然取得了顯著增長。根據(jù)海關總署 12 月 10 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2024 年前 11 個月,半導體出口總額達到 1.03 萬億人民幣(約合 141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3%。有分析師估計,在政府補貼的強勁推動之下,中國有望在 2030 年之前將其芯片制造能力翻一番。
有報道稱,美國總統(tǒng)拜登領導的政府計劃在卸任前夕(1月20日)公布針對中國的最新芯片出口禁令,重點針對中國公司繞道第三方采購先進 AI 芯片的行為,試圖通過建立國家或地區(qū)的黑名單及白名單,限制強大 GPU 出貨到特定地區(qū),以限制中國獲取先進AI芯片。
前華為公司主任律師翟蓓曾對硅基世界表示,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充分利用了出口管制和經濟制裁手段一步步升級打壓中國科技與產業(yè)經濟發(fā)展,層出不窮的出口管制新規(guī)針對各個敏感行業(yè)領域實施精準打擊,迫使諸多中國企業(yè)在艱難前行中努力突破重圍。中國相關半導體企業(yè)應持續(xù)做好自身的出口管制合規(guī)管理工作,進一步梳理全業(yè)務鏈涉美“元素”情況,同時應當密切關注此項301調查相關政策的最新推進與變化。
早前,中國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對于美方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單邊霸凌行徑的做法,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反復強調無意對華“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fā)展,但卻執(zhí)意發(fā)布擬議規(guī)則,限制美方企業(yè)對華投資,打壓中國產業(yè)正常發(fā)展。這是典型的泛化國家安全做法,違背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影響中美兩國企業(yè)正常經貿合作,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安全穩(wěn)定。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堅決反對,將保留采取相應措施的權利。美方應尊重市場經濟規(guī)律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取消對華投資限制,為中美經貿合作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表示,中方已就美國再次更新半導體出口管制規(guī)則,制裁中國企業(yè),惡意打壓中國科技進步提出嚴正交涉。重申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yè)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這種做法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供鏈穩(wěn)定,損害所有國家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尊重市場經濟規(guī)律和公平競爭原則,并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安全和發(fā)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