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拆解伊朗無人機,發(fā)現(xiàn)里面用的全是民用零件,技術水平不高但卻讓美國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了發(fā)展路線。在經過全方位的拆解后,任誰都沒想到,這架伊朗無人機使用的200多個零部件中有超過一半是美國制造,另有30%為日本制造,甚至還有一部分設備是以色列生產的。

伊朗的遷徙者-6無人機
烏克蘭拆解伊朗無人機,發(fā)現(xiàn)里面用的全是民用零件,技術水平不高但卻讓美國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了發(fā)展路線。在近日的烏克蘭戰(zhàn)場上,烏克蘭軍方繳獲了一架俄羅斯使用的伊朗“遷徙者-6”無人機。在經過全方位的拆解后,任誰都沒想到,這架伊朗無人機使用的200多個零部件中有超過一半是美國制造,另有30%為日本制造,甚至還有一部分設備是以色列生產的。

伊朗的遷徙者-6無人機
而且和使用軍規(guī)或是軍民兩用零件的北約無人機不同,伊朗無人機使用的零部件全是徹頭徹尾的民用零件。
這意味著美國除非用物理手段將伊朗與外界隔絕,否則單靠制裁根本沒有辦法限制伊朗繼續(xù)生產這些使用民用零件的“遷徙者-6”無人機。
遷徙者-6無人機上的以色列制造的攝像頭
此外,這件事還暴露出了另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美國需要重新評估中國在無人機領域中的戰(zhàn)爭潛力。
否則一旦中美爆發(fā)軍事沖突,美國很可能會面臨比俄烏沖突中的烏軍更嚴峻的無人機危機。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拆解了伊朗無人機后,美國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植赖氖聦?,那就是無人機已經從“高大上”的代名詞變成了技術水平極低的“路邊貨”。
要知道僅僅是在20年前,世界上還只有美國一個國家能夠穩(wěn)定生產察打一體無人機。以至于美國國內一直將無人機視為美軍在“技術優(yōu)勢論”的影響下,領先其他國家的技術優(yōu)勢標志之一,是“高大上”的先進技術裝備。
美軍在20年前大規(guī)模使用的MQ-1無人機
這種刻板印象直到中俄等國先后推出自己的國產察打一體無人機后也沒有得到改變,甚至還在一部分美國國內決策層中有所加劇。
因為在他們看來,美國仍然在無人機領域中占據(jù)著絕對的技術優(yōu)勢。就算其他國家搞出了察打一體無人機,其綜合性能也不及美國的無人機,根本不構成威脅。
中國早期生產的翼龍-1無人機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哪怕是在無人機領域中取得神速進展的中國,也是在最近幾年才剛剛在無人機技術上追平美國的。
考慮到在中國之后的俄法德等傳統(tǒng)軍事強國的無人機技術還停留在“未來可期”的PPT階段,美國人完全有資格嘲諷其他國家的無人機。
然而問題在于,美國的“技術優(yōu)勢論”給予了他們決策層一個錯覺,一個“只要無人機技術不行威脅就不大”的錯覺。
這就導致了美國在發(fā)展無人機時,過分強調無人機的技術要“先進”,忽視了無人機“消耗品”的本質。以至于美軍的無人機先進歸先進,但單價成本也十分離譜。例如MQ-9無人機的采購成本高達3200萬美元,比一架阿帕奇直升機還貴。
美軍裝備的MQ-9無人機
相比之下,追求實用主義的伊朗因為無人機技術水平本身就不高,所以在美國想辦法在無人機上集成先進技術的時候,選擇了抓住無人機“消耗品”的本質,利用民用電子科技高速進步的歷史進程,大力發(fā)展低成本、低技術水平的無人機。
盡管這些無人機的綜合性能遠不及美國3200萬美元一架的MQ-9無人機,但卻可以滿足最大限度地作戰(zhàn)需求。在需要將無人機當做消耗品的俄烏沖突中,這種性能堪用的無人機反而可以因為不懼損失而大顯身手。
伊朗的遷徙者-6無人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在無人機的發(fā)展路線上走錯了路。
當然,美國擔憂的并不是自己走錯了路,而是走對了路的國家并不只有伊朗,還有中國。
要知道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工業(yè)國,像組成“遷徙者-6”無人機的200多個零部件,中國一年不知道能生產多少個。
這意味著,一旦中美爆發(fā)軍事沖突,而中國選擇工業(yè)實力全開,批量生產同類型無人機。那美國很可能會在戰(zhàn)場上面臨比俄烏沖突多出十倍甚至是百倍數(shù)量廉價察打一體無人機。
而這還是建立在中國只生產和“遷徙者-6”同類型的廉價無人機的情況下。要知道中國的無人機技術水平已經追平美國了,這意味著中國完全有能力生產比伊朗無人機性能更好、作戰(zhàn)效率更高的高性能無人機。
中國的翼龍-2無人機技術水平與MQ-9相近,但成本更低
可以說,此次烏克蘭拆解伊朗無人機無疑給美國提了一個醒。那就是在無人機已經成為戰(zhàn)場消耗品的當下,國內工業(yè)體系逐漸走向沒落,同時供應鏈問題愈發(fā)嚴峻的美國,已經逐漸失去與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展開較量的資格。
盡管美國還可以抱著“技術優(yōu)勢論”為自己辯護,但當兩國關系真的惡化到兵戎相對的時候,美國很可能會在無人機領域的對抗中,體會到二戰(zhàn)德國面對T-34時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