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編譯 顧海波
日本的“蟄居族”(也被稱為“隱蔽青年”“繭居族”)現(xiàn)象非常嚴重,為了幫助這些極度孤僻、逃避社會、隱蔽于臥室中的人走出家門,日本政府絞盡了腦汁。據(jù)北美青年文化平臺VICE報道,最近,日本神戶市祭出了新招式——機器人。
這款名為“織姬”(OriHime)的機器人通體潔白,長著一雙綠眼睛,身高只有9英寸(約23厘米),造型類似動畫里的外星人。用戶可以通過設(shè)備上的應用程序操作機器人,這樣就能在不離開家的情況下,與外部世界交流了。
神戶市政府11月下旬表示,從12月起,他們將把“織姬”借給該市的“蟄居族”。這是日本首個使用機器人提供此類服務的市政府。
日本對“蟄居族”的擔憂出現(xiàn)于上世紀90年代,這個詞正是在那時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疫情期間,隨著自殺現(xiàn)象和心理健康問題凸顯,蟄居問題再次受到關(guān)注,政府誓言將采取更多措施抗擊“孤獨”。今年早些時候,日本任命了首位“孤獨大臣”,負責解決孤獨問題。
一些研究人員在2010年估計,日本約有1.2%的人口遭遇了極端的社會孤立,成為“蟄居族”,其定義是待在家里超過6個月而不參與任何社會活動(比如上學或工作)的人。
為了使“蟄居族”融入社會,日本政府和社會組織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非營利組織“新起點”提供兄弟姐妹租借服務,“蟄居族”的家人可以請他們和成為“蟄居族”的親人交談,每周1個小時,每月收費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17元)。這有助于減少“蟄居族”與外界互動的壓力,使他們感覺“好一點”。
在神戶,當?shù)毓賳T建立了13個過渡社區(qū)中心。格外“社恐”的人可以和過渡社區(qū)中心的員工遠程互動,而那些已開始走出家門的“蟄居族”可以在這里安全地社交。“織姬”將在其中一個中心首次亮相。
“這是我們創(chuàng)造安全空間的最新努力。”神戶市蟄居者支援中心主任酒井惠美子在接受VICE采訪時表示。
神戶市約有6600名“蟄居族”,約占該市總?cè)丝诘?.4%。
美國《石英》雜志網(wǎng)站稱,由日本ORY Laboratory公司研發(fā)的“織姬”有兩條手臂,在說話時可以“手舞足蹈”。用戶不用自己的真實聲音與其互動,而是在應用程序中輸入短語,機器人會大聲朗讀。
“織姬”個頭兒不大。根據(jù)酒井的說法,這才是重點。
“它的便攜性更強,工作人員可以很容易地把機器人放在桌子和其他物體的表面上。”她對VICE說。這樣,“織姬”就能在與“蟄居族”交流時平視對方。
神戶市政府計劃制定時間表,使“蟄居族”可以根據(jù)需要免費借用這個機器人。
與在線聊天不同,“織姬”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模仿人類的身體與用戶互動,讓“蟄居族”通過手勢等交流方式感受到更豐富的情感。
“希望這能讓‘蟄居族’感到他們并不孤單。”酒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