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養(yǎng)老服務條例》10月1日開始施行,數據顯示,目前我省60歲以上人口179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8.08%,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這讓“老有所養(yǎng)”再次成為焦點話題。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深入社會民生各領域,科技將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養(yǎng)老護理難題的一個重要支撐:
想看電視,想關窗簾,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對著語音陪護機器人說一聲,機器人遙控來幫忙;在家里測血壓,不用再找筆記下來,使用智能血壓計測完,檢測結果就同步到了手機App上,自己以及不在身邊的孩子都能實時看到;在養(yǎng)老院不小心摔倒了不要著急,用手長按一卡通2秒,護理人員就會趕到身邊查看……這些貼心的操作不是科幻場景,而是真真切切的現實,已經成為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科技賦能 養(yǎng)老越來越“智慧”
近年來,智慧養(yǎng)老逐步顯現出快速發(fā)展勢頭,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更有保障。
目前,睡眠監(jiān)護儀、智能手環(huán)等“智慧”設備的出現和迭代,為老年人提供越來越貼心的服務。如騰訊研發(fā)的“隱形護理員”終端設備可在第一時間發(fā)現老年人意外跌倒,提高養(yǎng)老護理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對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的日常行為監(jiān)測也可以起到有效輔助作用。
在城市數字化賦能智慧養(yǎng)老上,鄭州市金水區(qū)智慧養(yǎng)老服務平臺在老人家中安裝如燃氣報警、紅外生命體征監(jiān)測器等智慧化設備,如果居家老人通過主動報警或家里智能設備報警,平臺會依次和老人、監(jiān)護人聯系,如果聯系不上,會安排就近的社區(qū)日間照料中心站長,或者就近居家服務人員、協調社區(qū)或樓棟長到老人家里查看情況。未來,越來越多的老人將擁有“24小時貼身保鏢”,上門做飯、上門助浴、入戶清潔,老人可“一鍵點單”。
◆會自我學習的機器人什么樣?
今年3月初,科大訊飛正式發(fā)布“訊飛超腦2030計劃”,致力于讓人工智能懂知識、善學習、能進化,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家庭。
驚鴻機器人有限公司CTO(首席技術官)王國鋒介紹說,"目前的機器人只能稱為人工智能,就是說你賦予他多少人工,它就有什么功能,比如老人在家跌倒摔倒、中風等緊急情況的識別和報警,就需要姿態(tài)識別,首先是正常狀態(tài)你得輸入進去,如果面部嘴歪眼斜,那就可能是中風的前兆。那機器人可以立馬報警,大大地縮短救治的時間。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機器人的自我學習。”
王國鋒說,“機器人應該學會自我適應。每個家庭情況是不一樣的,衛(wèi)生間在哪、廚房在哪、臥室在哪……機器人自我學習首先需要具備這種多目標物體的識別,再加上自我設定,這其實就具備了應用的潛在價值,這就是將來家庭的剛需”。
◆智能機器人定價預計在十萬左右
未來,科技的進步發(fā)展將給養(yǎng)老護理行業(yè)帶來顛覆性變化,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將更多由機器來實施,傳統(tǒng)的人工照護將逐步被取代,養(yǎng)老護理型機器人將更加人性化,這樣的機器人定價會是多少?王國鋒說,我們的目標是制造出實用化、親民化的機器人,讓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這樣的消費級智能機器人定價將在十萬左右,“考慮到保姆的工資以及市場的需求,我們認為這個定價是比較合理的”。
“智能機器人更多涉及個性化、定制化的東西,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器人走入百姓家中,讓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AI陪伴的溫度。”王國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