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密的樹冠中,隱藏著一只樹懶。它在超過100英尺長的鋼絲上緩……慢……地……移動著,仿佛一個遲鈍的雜技演員。盡管看上去漫不經(jīng)心,但它其實在執(zhí)行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
這款樹懶機器人是由亞特蘭大植物園設計制造的。當游客沿著植物園的高架天幕步行道行走時,很有可能被它隱秘的存在嚇一跳。實際上,這只樹懶正在搜集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關鍵的環(huán)境數(shù)據(jù)。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核心任務。這個任務的難度之高讓它必須以樹懶的身份來掩蓋自己的存在,那就是觀察稀有蘭花的授粉過程。

亞特蘭大植物園負責保護和科學的副總裁艾米麗·科菲(Emily Coffey)說:“我們知道蘭花在哪里,但我們不知道是什么在給它們授粉。”
該植物園目前保有世界上大約90%的斯坦霍亞蘭花(Stanhopea orchids)。了解它們的授粉者關系可能是維持這些開花植物的秘密。
斯坦霍亞蘭花,也被稱為蘭花蜜蜂(euglossine)授粉的蘭花。它們生長于低海拔地區(qū),與同名的授粉者蘭花蜜蜂共存。
科菲將這些蜜蜂描述為“你所遇到的最美麗的蜜蜂”。她花了多年時間研究這些蜜蜂,對它們明亮的、金屬外觀的翅膀、胸部和腹部非常熟悉。美國林業(yè)局稱這些蜜蜂為“活寶石”。
另一方面,到目前為止并未在安第斯山脈中發(fā)現(xiàn)過蘭花蜜蜂的存在,但科學家們在那里也發(fā)現(xiàn)了這些蘭花。因此,研究團隊開發(fā)了SlothBot來進行隱秘跟蹤,試圖找到一些蘭花蜜蜂來訪的蛛絲馬跡。
喬治亞理工學院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學院的院長Magnus Egerstedt是SlothBot的設計者。這個假的“樹懶”上配備了多種傳感器,可以幫助生態(tài)學家搜集數(shù)據(jù),并用于與已知的高海拔昆蟲情況進行比較。
研究雨林野生動物并不容易。為了近距離全天候地觀察,研究人員必須在樹與樹之間安裝大網(wǎng),但這些網(wǎng)的成本很高,難以部署,而且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有沖突。人類活動產(chǎn)生巨大嘈雜的聲音只會干擾到生物活動,更別說觀察了。因此,一個安靜、緩慢的樹懶機器人可以在不被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長期閑逛,收集科學家可能會忽略的數(shù)據(jù)。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worldnews.com/articles/46062/20210517/slothbot-conservations-groundbreaking-lazy-all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