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創(chuàng)儀器詳詢:135-0392-0302

試驗步驟:
8.1 人工測定法
8.1.1 稱取已干燥的原樣或氧化樣(0.1±0.01)g放入瑪瑙研缽中,加入經(jīng)干燥過的亞硝酸鈉(0.075±0.001) g,輕輕研磨1-2min,使煤樣與亞硝酸納混合均勻。
8.1.2 接圖1所示連接裝置各部分。
8.1.3 把銅加熱體放入低于100℃的加熱爐內(nèi)。
8.1.4 將混勻后的試樣小心倒入試樣管中,試樣管與緩沖球連按,然后放人銅加熱體中。插入測溫電偶。
8.1.5 測定裝置氣密性檢査:旋轉(zhuǎn)測定裝置儲水管上的三通,使儲水管與大氣接通,向上移動水準瓶使水充滿儲水管。然后向下移動水準瓶使水槽內(nèi)的水進入量水管到一定水平,隨即扭轉(zhuǎn)量水管上的三通使量水管與緩沖球相通。如果量水管水位下降一定距離后即停止,即證明氣密良好,否則表明漏氣,須檢査原因予以糾正。
8.1.6 移動水準瓶,使量水管充滿水,并使水準瓶水面與儲水管水面保持水平位置。關(guān)閉量水管上的三通。
8.1.7 接通加熱爐電源,開始升溫,并控制升溫速度為4.5-5.0℃/min,待升溫至100℃時,每5min記錄一次溫度,到250℃時旋轉(zhuǎn)量水管上的三通,使量水管與緩沖球接通,隨時觀測量水管水位,當其突然下降時,記錄相應(yīng)的溫度。
8.1.8 測出每個試樣的著火溫度后,切斷電源,取出測溫電偶、試樣管和銅加熱體。
8.2 自動測定法
8.2.1 接8.1.1所述稱取和混勻試樣。
8.2.2 將混勻后的試樣小心倒入試樣管中,將試樣管放入銅加熱體四周的圓孔中,并將銅加熱體放入測定儀的加熱爐中。
8.2.3 啟動電源,按照儀器說明書的操作步驟進行試驗。
8.2.4 試驗結(jié)束后,取出銅加熱體和試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