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世界大會上,匯集了目前各種領(lǐng)域中有趣的機器人類型,其中較為吸引人主要有兩類,一種是目前已經(jīng)有一些飯店使用的餐飲機器人,另一種就是和互聯(lián)網(wǎng)更加貼近的算法類機器人。對于前者來說機器人是勞動力,而對于后者來說反而要更像人類一樣思考。
餐廳服務機器人
餐飲服務機器人是機器人世界大會上少見的,較為實用并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的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相比傳統(tǒng)的服務員有什么優(yōu)點?包括工作時間長,不會鬧脾氣,除了故障外不會請假,不用包食宿,能吸引客流等等。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買一個餐飲機器人付出的成本和獲得的勞動力,究竟和請服務員哪個比較劃算。
當然,機器人送餐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比如智能化程度不夠,一次只能送一桌,磁條型的活動路線固定,人機交互的理解能力不夠。有可能會故障等等。
在送餐機器人中,溫州佛蘭克機器人讓人印象較為深刻,除了傳統(tǒng)的地面送餐機器人,佛蘭克機器人還展示了酒吧桌臺機器人,能夠在吧臺上為客人遞送飲料。(但是體積不小,現(xiàn)在也無法解決會占用桌面空間的問題。)然而總的來說,餐廳中能夠見到的餐飲機器人,無論是佛蘭克、哈工大、新松、昆山穿山甲和眾德,都要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價格目前較為昂貴
餐飲機器人代替的是服務員,所以永遠逃不開成本的問題。假設一個服務員月薪4000元,一年就要支出48000元。而現(xiàn)在比較便宜的餐飲機器人也要5-8萬元,如果是功能再高級一點,帶有紅外激光導航的就要達到10-15萬。如果餐飲機器人不能代替兩個服務員的勞動力,一年之內(nèi)肯定是無法省錢的。這也是餐飲機器目前大規(guī)模推廣的最大阻力。哈工大集團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送餐機器人因為價格還比較昂貴,所以大規(guī)模普及仍然困難重重,像他們接到了一個千臺的訂單已經(jīng)是前所未見了。而新松的餐飲機器人只賣出去了幾十臺。不過溫州佛蘭克機器人已經(jīng)達到量產(chǎn)化,價格做到了全國市場的最低價,相比于同行性價比最高,又好又便宜的,相比于勞動力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
導航方式分兩種
目前餐飲機器人在路線導航功能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根據(jù)地上的磁條進行導航,一種是使用紅外激光進行導航。磁條導航的功能的送餐機器人只會根據(jù)地上的「軌道」進行導航。在簡單的同時也比較便宜。而使用激光導航的送餐機器人價格上就比較貴,單價都要10萬以上。當然在活動范圍上也比較靈活自由,同時也有更高級的避讓系統(tǒng)。
最后要說的是,機器人如果要商業(yè)化,就永遠也逃不開成本和勞動力的比較問題。無論是送餐還是當語音客服,目前的服務機器人來說都還顯得太稚嫩了一些。我們希望機器人更聰明,但有一天也會希望機器人不要過于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