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洛杉磯卻沒有交代年代,姑且判斷為未來世界人類與機器人共同相處。而男主角是一個機器人圖書館管理員,他獨居的生活井井有條卻毫無熱情,直到他遇見了一個有著自由奔放靈魂的女機器人……
這部短片在敘事上非常簡練,開場幾個第一視角的鏡頭就將Sheldon的精神世界展露無遺,女主角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出場方式像是瞬間點亮了一片陽光,跟 Sheldon的單調(diào)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相戀也許只需要一瞬間,兩個機器人約會、蹦迪、一起參加Party,這是全片最炫麗的一章,但是這份溫情很快被悲 劇色彩所籠罩。隨著女主角不斷出事故,Sheldon只能犧牲自己來拯救她。許多人在看過之后覺得不能理解這樣的犧牲,那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這部 短片放在一個正確的維度上,它不是一個科幻題材的愛情片,而是一部未來世界的純美童話。
童話從誕生之初開始就一直很“重口味”,希臘神話之類的不必說,從安徒生到格林,挖心吃肉拆胳膊拆腿不一而足。犧牲與奉獻是童話里一個最常見的命 題,而且童話大師們總會以生命血肉這些最直觀的東西來表現(xiàn)。所以從很多方面說,《I'm Here》中的情感模式不是新鮮另類,而是回歸本源,只不過機器人這個客體是個新形式而已。扒開這個故事的內(nèi)核,它與《海的女兒》之類是同一個模式,如果 這樣類比,Sheldon剩下的一顆頭就等同于小美人魚最后化成的泡沫。這樣的一個故事不需要去費腦筋用邏輯理解,留一點最本真的童話情懷就夠了。
再說回這部短片, 加菲的表演實在很優(yōu)秀,一個連臉都不能露出來的角色被他駕馭的堪稱完美,有點無辜有點單純的英國口音也讓讓人仿佛可以透過Sheldon的軀殼看到加菲那 懵懂的眼神。 在導(dǎo)演方面,斯派克·瓊斯并不擅長拍童話,Party和夜店的段落都過于現(xiàn)代,但是他的優(yōu)勢也在于不會過分煽情,或者說矯情的話去制造氣氛,而是一直讓悲 喜交替上演,觀眾的情緒也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nèi)不斷起伏,在不知不覺中升華起來。其次在敘事上,導(dǎo)演只是淡淡施墨,情節(jié)緊湊張弛有度,整個短片如同久石讓的 一支抒情挽歌,雖然沉痛,卻回味悠長。
真的希望提及未來世界的時候,不要只剩動作科幻大片和太空遨游的場面,希望在銀色金屬包裹的世界里也可以有著純美到傻X的童話。
本片的配樂很成功,溫情而憂郁,即使在全片最高潮的時候也絲毫不過分渲染。最后,坐在輪椅上的女主角抱著Sheldon僅剩的頭,撫摸著,倆人深情 對望, I‘m here,我在這里。在你的手里,在你的心里。我活過愛過,足夠了,愿你繼續(xù)活下去,幸福下去。緩緩的畫面搖晃出綿長的孤獨,也許害怕再次孤獨吧,他甚至 不惜完全的傾出所有,只要她不離開就好。這樣簡單的守候,滴落下感傷的配樂,她在這兒,我就在這兒。因為你,我什么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