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臨床醫(yī)學中心脊柱一科(北)團隊完成本市首例新一代Mazor X脊柱手術機器人輔助下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截骨矯形手術,讓一名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伴嚴重后凸畸形的12歲少年重新挺直脊梁。
一個月前,建建突感雙下肢乏力,行走困難。當地醫(yī)院診斷其為先天性脊柱畸形,建議手術治療。在輾轉多家醫(yī)院后,父母帶著建建來到市一醫(yī)院骨科臨床醫(yī)學中心脊柱外科就診。
市一醫(yī)院脊柱一科(北)副主任醫(yī)師馬君接診,并安排其入院。全脊柱X線片檢查提示,建建是胸10半椎體畸形,且后凸節(jié)段胸髓受壓變細,伴明顯信號異常……這意味著患兒脊髓功能受到嚴重損傷,這也是導致他行走困難的原因,手術治療迫在眉睫。不過,與特發(fā)性、退變性等其他類型的脊柱側彎不同,先天性脊柱側彎是由于椎節(jié)的先天性發(fā)育異常而產生的脊柱三維畸形,其畸形程度往往更復雜,對手術中置釘及截骨矯形操作的精度要求也更高。
專家團隊進行周密的術前規(guī)劃,并與建建父母充分溝通,決定采用新一代Mazor X脊柱外科手術機器人為其實施矯形手術。手術當天,團隊通過Mazor X機器人AI軟件完成了重度畸形脊柱結構上各手術節(jié)段的螺釘信號、置釘位置、進釘角度等重要參數的設計,后通過C臂透視系統(tǒng)獲得患兒脊柱X線圖像,脊柱外科手術機器人將術前CT和術中X線圖像進行匹配,將操作指令發(fā)送給機械臂,由機械臂自動完成置釘點及置釘方向的選擇。團隊通過機械臂上的置釘導向套筒,在導航指引下可視化操作,在患兒胸8-胸10、胸11-腰1置入12枚椎弓根螺釘,參考術前模擬的截骨范圍完成高難度后路全脊柱截骨及側彎、后凸矯形術,畸形矯正率達85%。
術后一周,建建即在支具保護下下床進行功能鍛煉。目前,建建恢復良好。
據介紹,不少家長認為脊柱側彎只是孩子年紀小或發(fā)育不好,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這種錯誤觀念往往使孩子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如果側彎嚴重到一定程度(角度>40度),須及時手術矯正。(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