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聽說過“汽車機器人”嗎?
“我們認為,未來的汽車會變成‘汽車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形態(tài)會很像一輛汽車。汽車機器人具有這些特點,就是自動駕駛、智能助理、忠誠陪伴和自我學習。”
在今年8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2021”上,百度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彥宏,首次提出了“汽車機器人”的概念,并發(fā)布百度“汽車機器人”。
為了打造擁有情感和智慧的革命性“汽車機器人”,今年2月,百度這家互聯網巨頭公司正式宣布加入造車大軍,之后聯合吉利集團投資成立汽車機器人創(chuàng)業(yè)公司——集度汽車有限公司。
11月29日,百度、集度和高通技術公司宣布,集度首款量產車型將采用由百度和高通技術公司共同支持的智能數字座艙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基于高通技術公司第4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8295,搭載了集度和百度攜手開發(fā)的下一代智艙系統(tǒng)及軟件解決方案。
據悉,搭載全新數字座艙的集度量產車型預計于2023年上市,將成為國內首款采用第4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的量產車型。同時,該產品的概念車預計將于明年4月在北京車展正式亮相。
高通與集度此次在芯片領域的合作,將為未來“汽車機器人”行業(yè)的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通的背書
集度之所以堅定不移地選擇與高通合作,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高通驍龍8295有足夠強的算力支撐百度強大的AI能力。而強大的AI能力是集度“汽車機器人”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集度“汽車機器人”可自由移動、可自然交流、可自我進化的基礎能力。
就目前情況來看,市面上不少主流汽車智能座艙正在使用高通驍龍820A第二代汽車數字座艙平臺,驍龍820A采用與手機上使用的驍龍820相同的14nm制程、高通自研Kryo CPU架構。
目前高通已經量產的第三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中,量產裝車車型最多的是旗艦級芯片SA8155P(簡稱8155芯片),這顆芯片的AI算力為4TOPS。
而高通第4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8295采用5nm制程工藝,其CPU采用與驍龍888同一世代的第6代Kryo CPU,GPU的3D渲染性能相比8155芯片有3倍的性能提升,其AI算力達到30TOPS。
也就是說,8295芯片相比8155芯片提升了7.5倍。更強大的AI算力,意味著車輛在語音處理、智能推薦等車內常見功能上更易于使用。
同時,高通的Kryo CPU、Adreno GPU、Hexagon DSP等核心運算單元,都針對AI運算進行了優(yōu)化,因此百度與集度的軟件研發(fā)團隊利用芯片的AI性能,讓智能座艙發(fā)揮更多的想象空間。
高通驍龍8295的誕生,示意高通有意攜手集度將該品牌打造成為“汽車機器人”行業(yè)的標桿品牌,為未來世界最強智能座艙的橫空出世埋下伏筆。
集度速度
在科技爆炸的今天,集度毫無疑問成為了“造車加速度”的代表。如果說一般車企實現量產大概在3-5年之間,集度可以說是快到飛起,不僅領先了友商更是打破了行業(yè)的記錄,讓車圈見識了什么是“集度速度”。
作為一家成立八個多月的“汽車機器人”公司,集度在第128天時完成造型設計方案、進入工程開發(fā)階段,第180天時完成首款車型的油泥模型風洞實驗,在第207天時就推出了SIMU Car(軟件集成模擬樣車),進入SIMU Car的動態(tài)測試階段。根據最新測算,年底預計可實現城市域和高速域的智能輔助駕駛。
集度的快,與背后百度和吉利兩位行業(yè)巨頭的支持緊密相關。集度SIMU Car能夠在短時間內誕生,是因為底層基于吉利浩瀚的平臺,可以快速進行面向L4需求的底盤更改,而不需要進行傳統(tǒng)車的變動。在應用層上,有百度Apollo最新的全棧能力和相關的AI生態(tài)的賦能。集度面向這兩個平臺打造一款面向L4的電子電氣結構,可以更好把Apollo和吉利的功能集合。
此外,能如此快速的進入到SIMU Car的動態(tài)測試階段,還離不開其全新的研發(fā)模式。集度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王偉寶稱,“集度速度”的背后是軟硬研發(fā)解耦,即實現了軟件和硬件的獨立研發(fā)、迭代,加快了整車的研發(fā)進度。
在傳統(tǒng)動力汽車中,由于動力總成、底盤研發(fā)周期較長,所以要采用裝有相應系統(tǒng)的Mule Car騾子車,單獨進行研發(fā)驗證,后期再集成到整車。
到了智能汽車時代,軟件的占比和復雜度也大幅提升,所以集度汽車設計出了SIMU Car,將軟件研發(fā)也解耦出來。通過SIMU Car模擬出的整車環(huán)境,可以在項目早期,就提前進行整車級的研發(fā)驗證。
瞄準智能汽車
整個汽車行業(yè)會經歷三個不同的時期,燃油車時期、電動車時期、智能車時期。過去100多年是燃油車階段,成就了豐田、大眾等公司的百年偉業(yè);過去10年是電動化階段,誕生了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集度認為,接下來的10年將是智能車階段,由數據作為主要驅動力。
曾經參與蘋果泰坦項目的王偉寶認為,數據是智能化時代更重要的東西,而包括芯片在內的硬件和通用型技術沒有本質區(qū)別,數據和理念決定著產品形態(tài)及體驗。
集度瞄準未來十年的智能汽車,并認為將來的對手不再是傳統(tǒng)車企,而是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
同樣是入局造車,小米依靠的是錢,不斷買買買,而百度主打的則是技術。從專利數據開看,百度在汽車、自動駕駛、V2X相關領域的專利數量均領先于華為、阿里、小米。同時百度的研發(fā)費用在21%以上,而小米的研發(fā)費用僅在10%左右。百度軟件服務主導的互聯網思維完全貫徹在集度身上。
如果說有錢可以任性,那么有技術同樣可以硬氣十足。雖然集度能否在2023年實現量產可自由移動的“汽車機器人”還有待時間考證,但在智能車賽道,集度已先行開跑,搶占市場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