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機器人

操控假肢機器人的頭盔

科大寶寶
春晚的機器人街舞表演,想必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小的機器人閃轉(zhuǎn)騰挪,身手不凡,除了左右搖擺之外,還會翻跟頭,是不是讓你覺得很神奇?在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也有這樣一些機器人,有能說會跳的迎賓機器人,有聽人話的活的動物機器人,還有假肢機器人,無不讓人拍手稱奇。9月7日,記者來到研究中心,替大家一探這高科技玩意兒的究竟。
為迎賓而生的科大寶寶
將近兩米高的個頭,藍色的外衣,大大的眼睛,扁平橢圓的腦殼,上面還裝了個天線,外形非??蓯?,這可不是動畫片里的“天線寶寶”,這是實實在在的機器人“科大寶寶”。“這不新學期剛開始嘛,我們要讓科大寶寶去迎新,現(xiàn)在我們正在給它做調(diào)試。”實驗室的孫同學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科大寶寶是研究中心制作出來的迎賓機器人,2011年開始研究制作,前后共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科大寶寶的頭部和腹部裝有顯示屏,顯示的是一張方形大臉,安靜的時候,顯示屏上面的兩只眼睛瞪得圓圓的,邊緣還有睫毛。據(jù)孫同學介紹,顯示屏上方安裝有一個用來識別人臉的攝像頭,腦袋兩邊鼓鼓的耳朵是機器人“說話”的揚聲器。胳膊上有兩處關(guān)節(jié),和人的手臂差不多,可以做好多動作。
研究人員告訴記者:“攝像頭具有人臉識別功能,它會牢牢記住你的臉。如果將一個人的照片預先存儲到機器人系統(tǒng)中,當機器人看到你的時候,攝像頭會捕捉你的圖像,然后作出判斷,識別出站在它面前的是誰,進而作出針對性的回應(yīng)。機器人胳膊里面裝著電機,能彎曲,腰部也裝有電機,這樣它就會扭腰了。”
隨后,研究人員開始演示如何與科大寶寶進行互動。只見研究人員對它說“你好”,科大寶寶就回應(yīng)說“你好”,研究人員說“做個自我介紹”,科大寶寶就非常有禮貌地做了一番自我介紹,最后還唱起了《我的未來不是夢》,而且邊唱邊跳,又伸胳膊又扭腰,像是在做廣播體操。在說話的時候,科大寶寶還會擠眉弄眼,不時做出可愛表情,在回答提問時還會不時蹦出個流行詞“必須的”。
研究人員說,科大寶寶屬于智能機器人,還會表演口技、朗誦詩歌,如果有人站在它面前,它還可以給對方拍照留念。不過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科大寶寶雖然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功能,但是實用性還差一些,比如它只能由外接電源提供動力,這樣在沒有電源插頭的地方,它就不能工作。所以說,這款迎賓機器人離著投入市場還有一段距離,市場價格尚無從談起。“價格沒法說,但是它的成本是確定的,目前科大寶寶的軟、硬件成本,加起來在20萬左右。”
活的動物也能成為“機器人”
你可曾想過,活蹦亂跳的動物也會像機器人一樣,聽人的話?在動物機器人實驗室,研究人員給記者觀看了動物機器人的演示實驗,這些動物可都是真的。
只見在一個圓形盒子里 ,有一只老鼠,它的頭部“粘”有一些線,線的另一端接在一臺電腦上。打開電腦上的控制軟件,操作界面有不同指令的按鈕。用鼠標點擊按鈕,記者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只見點擊“右拐”按鈕,本來在盒子里無規(guī)則活動的老鼠,開始不斷地右轉(zhuǎn),之后點擊“左轉(zhuǎn)”,就見這只老鼠開始不停地左轉(zhuǎn)。隨后,鴿子機器人登場,與老鼠的有線控制不同,鴿子是無線控制的,研究人員操作儀器,鴿子就開始走方格。
研究人員解釋說,動物聽人控制,是通過外部施加電流,刺激動物腦部實現(xiàn)的。因為動物的腦部分為不同的區(qū)域,各個腦區(qū)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腦區(qū)與動物恐懼、害怕的情緒有關(guān),如果電擊該腦區(qū),動物就會因為恐懼想躲避,所以會向前移動??刂苿游镒蠊铡⒂夜?,道理和控制其前進是一樣的。
“利用電流對動物的腦區(qū)施加影響,主要有兩個難點,一個是了解動物腦區(qū)的不同功能劃分,刺激哪個區(qū)域會有哪樣的反應(yīng),這個必須弄清楚,還有一個是動物頂部裝置的安裝問題。”研究人員說,在給鴿子安裝控制器的時候,將鴿子頭部的部分羽毛剔除,用粘合劑將控制器粘在上面,同時將微電極刺進鴿子頭部。“微電極非常細,對鴿子幾乎沒有影響,控制器接收到信號后,會發(fā)電,通過微電極刺激不同的腦區(qū)。但是這種安裝的方式并不牢靠,因為鴿子頭部被剃毛的部位會長出新毛,慢慢的控制器就被頂開了,現(xiàn)在我們研究,將控制器做小,埋入鴿子的皮下,這是我們目前的研究方向。
對于動物機器人的應(yīng)用價值,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動物機器人仍處于攻堅階段,具體的用途并不明確,這需要結(jié)合不同動物的特性,“以鴿子為例,它們可以深入一些人工飛行器都無法到達的地方,如果想勘探那些區(qū)域,只需要考慮在鴿子身上安裝一個小型的探測儀器。之后給鴿子下命令,只要讓它往那個方向飛,它就會一直飛下去,并不需要考慮動力等問題,也不需要考慮人工避險,這些狀況它都會自己解決,這些優(yōu)勢是常規(guī)飛行器所無法比擬的”。
假肢機器人,眨眼就能控制它
對它說一聲“抬手”,它就乖乖地把手抬起來。說一聲“喝水”,它就慢慢地把手中的杯子放在嘴邊,做出喝水的動作。這不是科幻,這就是樊炳輝教授研制的智能假肢機器人。
在樊教授的實驗室,記者看到一個身穿運動服、頭戴感應(yīng)器的假人。當樊教授發(fā)出“抬手”“喝水”等指令時,假人的機械臂慢慢地伸向工作臺上樊教授激光定點的杯子,緩緩但平穩(wěn)地把杯子握起來,從胸前放到了嘴邊。這個可愛的假肢智能機器人,是樊炳輝教授研發(fā)的第二代假肢機器人。
這款假肢智能機器人除了聽從主人“吆喝”的口令之外,還會“猜測”主人心理,主人眨巴眨巴眼睛 ,它就知道主人要自己干什么。記者在實驗室看到了一個類似于自行車手戴的頭盔,不同的是這個頭盔上安裝了一個攝像頭和精密的眨眼掃描器械,通過眼睛的特殊眨動,假肢機器人會做出伸手、抓握、喝水等動作來。
除了以語音、眨眼睛來指控機器人之外,樊教授介紹,還可以“趾壓”和“按鍵”的方式來指揮假肢機器人?,F(xiàn)在這款假肢機器人總共可以通過4種方式來控制,滿足人們在不同場合下的要求。趾壓和按鍵的方式就是敲點樊教授發(fā)明的特殊鍵盤,讓機器人去做自己想做的動作。
這樣的假肢機器人,力量是不是很大,如果安裝在人身上,是不是會成為蝙蝠俠一樣的人呢?這樣的問題,或許是大家最為關(guān)注的。
“沒有那么科幻,目前主要是為了解決殘疾人士單獨生活的難題”,據(jù)樊教授介紹,目前市場上殘疾人戴的假肢靠肌肉來控制移動,但是有很多殘疾人他們的胳膊是整個從肩膀處切斷的,這樣就沒有辦法用斷肢上的肌肉來控制假肢 。樊教授研制的這個假肢智能機器人不靠斷肢肌肉控制,只要使用者嘴能說話,或者眼睛可以眨動,或者腳趾能動都可以控制智能假肢 ,即使胳膊整個被切斷了,也可以控制假肢拿東西,喝水。
做機器人研發(fā),幾乎沒周末
樊炳輝教授告訴記者:“為了研發(fā)這款機器人,我三年以來就一直帶著研究生在做,不用說周末,其實只要有時間,我們都會呆在實驗室里。”
樊炳輝教授并不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研究機器人的,早在10幾年前,他負責研發(fā)的863重大項目“大型噴漿機器人的產(chǎn)品化”獲得了2001年山東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但在市場化的時候只實現(xiàn)了小批量生產(chǎn),并沒有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而且現(xiàn)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噴漿機器人已經(jīng)被其他產(chǎn)品所替代,技術(shù)上已經(jīng)落后于社會的發(fā)展。樊教授認為:“就得不斷地研發(fā),和社會的形勢結(jié)合起來。”
在三年的研發(fā)時間里 ,樊教授還擔任著教學任務(wù),研究生們還有學習其他課程的學業(yè)任務(wù),他告訴記者:“只要是不上課的時間,大家?guī)缀醵荚趯嶒炇依镒鰧嶒灒銛?shù)據(jù)。”2012年的暑假,樊教授的研究生們都沒有回家休假,基本上都在實驗室里。
智能假肢機器人問世,還只是第一步。“必須把它推向市場,才算成功。”樊教授說,“要不你就白研發(fā)了,花了那么多的心血 ,花了那么多的錢,如果沒有對人們產(chǎn)生一點貢獻,那就太遺憾了?,F(xiàn)在不能休息,還得繼續(xù)干,完善它、找企業(yè)合作、找相關(guān)批文爭取讓這個發(fā)明盡快派上用場”,樊教授說。